1.fdisk,fdisk -l:可以直接显示出系统内的所有partition。




fdisk /dev/XdX (不加数字!),进入到fdisk的操作界面

(1)m:帮助





(2)w:将之前所有操作写入分区表,也就是正式生效!

(3)q:退出,注意:你直接q退出而没有用w写入生效的话,之前所有的操作是无效的!

(4)d:删除一个分区




(5)n:新建一个分区,先把所有分区删掉 _(:3 」∠)_。




然后试试新建一个。




这里的last sector可以用磁柱数,但推荐用+大小(比如图里的+1G),默认是最后磁柱数,然后就建好了,但是,对于高于2TB的磁盘应该用parted,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自己了解。


2.partprobe:让系统读取新的分区表


3.mkfs:简单的格式化工具




mkfs -t type 分区:type代表的文件系统类型


4.mke2fs:创建磁盘分区上的“etc2/etc3”文件系统

	mke2fs [-b block大小] [-L 标头] [-cj] 装置
	选项与参数:
	-b :可以配置每个 block 的大小,目前支持 1024, 2048, 4096 bytes 三种
	-c :检查磁盘错误,仅下达一次 -c 时,会进行快速读取测试;
	如果下达两次 -c -c 的话,会测试读写(read-write),会很慢
	-L :后面可以接标头名称 (Label),label可以理解成是分区或磁盘的别名
	-j :本来 mke2fs 是 EXT2 ,加上 -j 后,会主动加入 journal 而成为 EXT3

	5.fsck(filesystem check):硬盘检查

	fsck [-t 文件系统] [-Cay] 装置名称
	选项与参数:
	-a :自动修复检查到的有问题的扇区
	-y :与 -a 类似,但是某些filesystem仅支持 -y 这个参数
	-C :在检验的过程当中,使用一个直方图来显示目前的进度

	EXT2/EXT3 的额外选项功能:(e2fsck 这支命令所提供)
	-f :强制检查
	-D :针对文件系统下的目录进行优化配置
		


由于fsck在扫描硬盘的时候,可能会造成部分filesystem的损坏,所以运行fsck时,被检查的partition务必不可挂载到系统。


6.badblocks:硬盘检查
	badblocks -[svw] 装置名称
	选项与参数:
	-s :在屏幕上列出进度
	-v :可以在屏幕上看到进度
	-w :使用写入的方式来测试,建议不要使用,尤其是待检查的装置已有文件时
		


7.mount:挂载
	mount [-l]
	mount [-L Label名] [-o 额外选项] 装置文件名 挂载点
	选项与参数:
	-l :单纯的输入 mount 会显示目前挂载的信息,加上-l可增列Label名称
	-L :系统除了利用装置文件名之外,还可以利用文件系统的标头名称(Label)来进行挂载
	-o :后面可以接一些挂载时额外加上的参数,比方说账号、密码、读写权限等:
	ro, rw: 挂载文件系统成为只读(ro) 或可擦写(rw)
	async, sync: 此文件系统是否使用同步写入 (sync) 或异步 (async) 的
	内存机制,默认为 async
	auto, noauto: 允许此 partition 被以 mount -a 自动挂载(auto)
	dev, nodev: 是否允许此 partition 上,可创建装置文件? dev 为可允许
	suid, nosuid: 是否允许此 partition 含有 suid/sgid 的文件格式?
	exec, noexec: 是否允许此 partition 上拥有可运行 binary 文件?
	user, nouser: 是否允许此 partition 让任何使用者运行 mount ?一般来说,
	mount 仅有 root 可以进行,但下达 user 参数,则可让
	一般 user 也能够对此 partition 进行 mount
	defaults: 默认值为:rw, suid, dev, exec, auto, nouser, and async
	remount: 重新挂载,通常用在系统出错,或重新升级参数时
		


插上U盘自动挂载,我们在/mnt新建USB目录来把U盘再挂载,再执行一次,它会告诉它在这个目录已经被挂载了,于是加上重挂载remount试试,然后又挂载了一次……




我们来把它挂成ro(只读)玩玩,然后发现没法新建文件。


8.unmount:卸除挂载文件
	umount [-f] 装置文件名或挂载点
	选项与参数:
	-f :强制卸除